12月16日,我校与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科研处承办的“绿色低碳转型与鄂西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在明理楼隆重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珞珈管理评论》《经济评论》《经济学动态》等10余家专业期刊资深编辑受邀共襄此次学术盛会。
论坛开幕式由校长肖德主持,党委书记付永昌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中心联席主任叶初升分别致开幕辞。付永昌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等情况,他希望以此次学术论坛为契机,聚焦十堰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为推动鄂西北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科学指导,最后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叶初升教授对武汉大学经济发展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十堰作为鄂西北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在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此次年会将地点选择在十堰,呼应城市发展特色,以期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学术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专家学者、参会嘉宾进行合影留念,并参观了校史馆,对我校的办学历史、师范底蕴、师资建设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主旨演讲环节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红斌主持,校长肖德、武汉大学经济发展中心联系主任叶初升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陈登科副教授、湖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程时雄教授分别围绕《十堰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路径》《中国“科技创新困境”背后的创新资源错配》《识别企业异质性:回顾与展望》《气候物理风险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等主题作主旨演讲。
肖德在《十堰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路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十堰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政策背景、发展优势指出了构建流域综合治理单元、守住水安全与水环境安全底线、统筹兼顾能效提升和清洁能源发展等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具体实践路径。
叶初升在《中国“科技创新困境”背后的创新资源错配》演讲中,以技术创新质量为研究抓手,阐明了“政府创新支持——创新资源配置——技术创新质量——TFP”的逻辑关系,为分析中国科技创新的困境提供了独到的思考路径。
陈登科在《识别企业异质性:回顾与展望》演讲中谈到了衡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企业异质性问题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识别企业异质性通常面临内生性、样本选择、企业产出价格不可观测以及多个不可观测冲击等问题,介绍了测算企业生产效率的具体方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间的内在联系。
程时雄教授围绕《气候物理风险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主题,探讨了在气候变化环境下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气候物理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因素,指出了企业在面对气候物理风险时应采取的规避措施等。
主旨演讲结束后,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卓教授主持期刊圆桌论坛。《经济学动态》资深编审李仁贵、《经济评论》副主编罗琦、《湖北社会科学》社长申华、《统计与决策》社长李明星、《财会月刊》副主编张瑾、《珞珈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路小静分别就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期刊特色、征稿主题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当天下午,四个平行论坛展开交流探讨,来自不同高校的师生汇报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观点,并由点评嘉宾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给予专业点评,在场嘉宾、汇报人与听众各抒己见,讨论热烈,互相学习。
下午5:30闭幕式准时开始,闭幕式由经济与管理学院陈萍院长主持。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教授、《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博士就《创新发展的二元格局与路径:一个分析框架与战略含义》《学术期刊使命责任与学术论文发表》等主题发表闭幕演讲。随着各项议程的顺利完成,本次学术论坛最终圆满闭幕。本次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积极响应国家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号召,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深入研究探讨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集体智慧。
【编辑:杨波 责编:梁仕新】